我觉得检索和分析的技能在现在的实际工作中越来越重要,也是我们未来的工作中更加迫切的需求点。
我们做消费电子,而消费电子的很多技术都来自国外的,所以很多刚开始的工作都是以应对国外的纠纷诉讼,或者一些摩擦为主。
在别人拿专利找你麻烦的时候,首先要做好产品技术的分析,然后判断它的有效性,最后是要预估未来有可能的风险,包括通过规避设计来规避风险。
分析工作可以分为几个阶段:
第一阶段是在立项的时候。
产品立项时要做好主题检索,通过全面的检索来熟悉全球的技术发展,有哪些竞争对手等;
第二阶段是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需要做好检索。
对专利的竞争对手做好分析,明确其已有的专利技术会不会影响我们专利的新颖性、新创性,以及后面的授权;
第三阶段是降低竞争对手的威胁。
这个阶段需要做一些无效检索,以此来防御竞争对手。
在检索过程中的话,不仅我们IPR团队需要做,并且要领导研发团队一起来做,研发人员也需要学习掌握这些检索技巧。
第一重要的就是检索。
通过检索了解外部的技术市场,这对我们产品设计的未来会有很大帮助,同时也可以提前发现我们的专利有哪些资产风险,做到及时的规避。
第二是对个人知识储备和语言的要求。
在做一些跨国的专利许可交易时,包括对行业标准的一些执行,对IPR的外语商业沟通是有一定要求的,通常是要求以英语为主的商业洽谈;
还有就是对市场环境的理解,包括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问题,就是我们常说的IPR需要的五懂,即懂技术、懂市场、懂法律、懂外语,懂管理。
所以IPR需要在工作中,不断地进行技能的培训和提升,从而真正的提高个人能力。
个人认为,技术创新方案就技术创新点,要理解交底书的撰写点,包括一些利弊,就需要IPR同研发团队一起头脑风暴,讨论创新点,判断范围、应用领域、宽度,甚至是做专利组合。不管是企业的IP人员,还是代理机构的人员,都是需要多讨论沟通,然后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创新点的。
不管是前沿的检索还是应对的检索,只有更好的理解创新点和行业相关的技术高度,才能够更好的撰写布局,也能够得到稳定的、范围比较合适的授权。
答复是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,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审查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要求答复的情况,所以不论是对企业而言,还是对代理所而言,答复都需要较好的理解。
在对应的领域做了很细的审查,所以我们认真对提出的意见进行说明,说明技术通用点的异同,或者其他不同的地方。我们一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,要规避掉提出的问题,达到更加有效,更加高效的学习。
答复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审查员之间的沟通。这个在国外其实是非常普遍的,比如日本、美国,他们的审查员很执着,甚至需要从国外飞过来与评审员会晤。目前,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沟通和方式相对还是较少的。
从人才体系培养这个角度来讲的话,每个企业或者每个行业需要的人才队伍大体上都会有些许的不一样,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需求、技术领域、知识产权领域等方面出发,从需求角度来规划人才的培养方向,从而形成体系。
其次是从成绩规划上,一个成熟的团队需要经过几年或者长达十多年的成长,才会形成一种金字塔,或者纺锤形的人才结构,就是不可能大家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,需要做专业化的划分后进行培养。